天已经黑尽,左手提上灯笼,右手拎上装糕点的竹篮,林引苏挨家挨户的送了一遍,等再次回到家时,已是戌时。
回到里屋,林引苏擦了擦脸,将剩下的糕点从油纸包里轻轻的拿出来,从前购置的面粉和米粉太多,放久了米面香味会渐渐散去,这次为铺子新开张赚吆喝,做的多是豆沙饼和红枣糕,都是既能彰显手艺、能消耗旧米面又十分平民的糕点。
豆沙饼外层酥脆,内里柔软甜香,红枣糕绵软细腻,回味甘甜,尽管凉透了还是十分好吃,就是吃多了有些腻,林引苏沏了一壶新茶,配上糕点刚刚好。
夕食完后,林引苏还不能休息,后日糕点铺子开张,许多东西从今日起便要备着了。
起身来到灶屋,一一盘点过食材后,林引苏打算,除了今日送出的豆沙饼和红枣糕,再做些白玉方糕。
从青州来时,林引苏收拾了珲春巷铺子里所有的食材,各种面粉米粉玉米粉就装了六个麻袋,各色豆类果干糖粉四袋,拖车的老牛都累瘫两回,路上不方便换车,用精饲料一路勾引才走到平州。
面团必须揉得柔软有韧性,摊成圆形,反复折叠后切成小剂子,再擀成圆形面皮,内里包上过筛后绵软香甜的豆沙馅料,放入平底陶锅中将两面煎至金黄即可。
趁着豆沙饼正在煎,再将昨日已处理好的红枣泥和鸡蛋、面粉、红糖和水搅拌成面糊,倒入大瓷碗中,撒上些许白芝麻,放进蒸屉里得蒸上半个时辰。
白玉方糕比前两种做起来都要麻烦些,拿上盆盂来到存放食材的库房,林引苏按照比例从装米粉和糯米粉的袋子中,各舀出一些来,又拿了些栗子。
回到灶屋,将栗子煮熟后捞出,剥壳后用手揉捏成泥状,再另起一小陶锅,将栗子泥放进去,不停的用竹勺搅拌防止粘锅。
从前,为了栗子糕更加浓香顺滑,林引苏还会加入一点点猪油,这几天南集市的猪肉摊刚开张,猪瘦弱肥肉和板油泛黄,质量并不好,林引苏去了两趟决定暂时放弃放猪油的想法。
从灶台后方的碗架里,掏出一个陶罐,这里装的是蜂蜜,锅内加了两勺搅拌搅拌,用竹勺头沾一点放入口中,林引苏皱了皱眉:不够甜,也不够滑,看来还得再加两勺。
陶锅中的栗子泥加入蜂蜜后继续不停搅拌,直至表面顺滑毫无颗粒,沾一点放入口中,细腻顺滑入口即化才算完美。
直至林引苏的额头冒起细密的汗珠,白玉方糕的内馅才算做好。
还得用糯米粉、米粉、白蔗糖混合,筛入四四方方的竹盒中,用竹具按压出一个个小方坑来,每个小方坑内填上栗子泥,再撒上一层糯米粉,放入蒸屉中蒸上一刻钟,白玉方糕就算初步做好了。
热气腾腾的白玉方糕出炉,林引苏等不及它凉了,将竹盒轻轻的倒在案上,白玉方糕就从竹盒里出来了,再用切糕点的长刀顺着竹盒的纹理将白玉方糕切成小块,用手指轻轻的捏起一块放入口中,松软糯香,满口的香甜。
还有些红枣糕没蒸好,林引苏靠在灶屋门口看月亮,头发松松垮垮的随意挽成髻,斜插着一只木簪子,肌肤白皙如玉,未施粉黛,那张清冷的侧脸在月光和炉火的前后映照下,忽明忽暗。
良久后,她收拾好灶屋,回到正屋的房间内,烛光摇曳出一片朦胧的光,直至燃尽熄灭,那屋内才暗了下来。
屋外,夜已经深了,平州城内只有星星点点的几家店铺还亮着灯,客人与行人早已寥寥无几,星光昏暗,月影扶疏。
***
次日,天蒙蒙亮,林引苏简单洗漱后,来到灶屋,先检查了一遍昨日准备的糕点和各类材料,确保无误后,简单做了些面汤饼填饱肚子。
来到前头的铺面,这里从前是个杂货铺子,十日前托了南集市的木匠师傅来估了价,将原先的柜台和货架柜子都卖掉,如今倒是空空荡荡的,方便自己打扫了。
既是要开糕点铺,原来的柜子是不能用的,除了柜台木架还需要定做一些木盘和长案,前几日确认了,新的器具今日都会送到。
巳时初刻,送柜子的师傅便到了,三辆牛车将堆枣巷堵得满满当当,还好脚夫手脚麻利,不过一炷香时间就赶着牛车离开。
午时未过,铺子里所需的柜台和货架安装好,林引苏检查完,将余款付给林木匠,便关了铺子出了门。
“油纸、食盒、擦手用的帕巾、包发的头巾……”林引苏搓着手指小声的算着,铺子里还得添置些什么。
到了七里街,道路齐整宽阔,两旁店肆林立,有站在门口揽客的乡邻十分热情的问道:“林娘子,明日铺子就要开了吧?”“明日可有上次做的绿豆酥啊?”“还是红枣糕好吃又顶饱!”“林娘子,新铺开张销价吗?”……
林引苏一一谈笑着答:“对呢,就是明日,欢迎诸位前来捧场。”“有的,有的,都有的。”
待将所需的物品购买齐全,写下收货位置,林引苏揉了揉快笑僵的脸颊,准备往回走去。
路过安平桥,见告示墙边热闹非凡,林引苏挤进人群中,只见除了各家客栈商铺的招工启示外,多了盖着官府印章的诰文。
“这官府怎么连后院杂扫都招?”
“也不知有甚要求?我家娘子若是能去应个煮饭婆子贴补家用,也是个好活计。”
“这工钱高嘿,街道司,市吏属,谁知道是做些什么的?”
“夜香郎君,这是啥活儿?怎的只要男人?女子就不能做夜香郎君吗?”
人群中谈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嘈嘈杂杂。
林引苏将诰文看完,默默读了两遍诰文的最底部:平州县令 沈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