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林绣的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没多久就调节好了自己情绪。
见她终于露出笑脸,樱桃把徐宏盛带来的好消息分享给了她,并告诉她小橘已经被接走了。
虽然嘴上抱怨着干啥把孩子那么早接走,但林绣的心里很为他们开心,多不容易啊,可怜的父女三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房子有了着落,樱桃傍晚时也收拾了自己的行李,准备离开林绣家,但她白天还是要准点来报到的。
虽说已经具备了独立做衣的能力,但樱桃那里什么东西都没有,一切还要依靠林绣的设备和原料。
离开之前,她在林绣的工具箱留下了信封,里面是徐宏盛给的钱,当面给的话林绣一定不会接受,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让她明白他们一家人的感激。
夜幕降临,樱桃背着自己的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是她真正的家,一个虽然不大,但有彼此相爱的亲人的地方。
新街的钢厂小区位于中心地段,隔壁是唐县的军区大院,对面是机关家属院,据说里面住的都是些非富即贵的人物。
其实此次指标的分配,面向的主要对象就是钢厂退休的老领导和高层骨干,被分到名额的基层工人少之又少。
就拿钟副县长的那个舅家亲戚来说,他就是厂里三车间的主任,有几十年的工龄。
樱桃沿着街道走过来的时候,还看到军区大院的门口站着几个穿军装的军人在站岗,挺拔的身姿冷峻的面容,让樱桃不自觉的就加快了脚步。
从前在这里住了十几年,樱桃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三号楼三层东户。
这里排列有序,布局合理,和从前那种密不透风的筒子楼截然不同,已经初具现代小区的影子。
不愧是唐县最繁华的地带,附近的几个小区都是这样的格局。
樱桃屈指叩门,很快听到屋里传来哒哒哒的脚步声,笑意染上唇角,她认出这是小橘的声音。
门被打开,笑的灿烂的徐小橘出现在眼前。
稚嫩的脸上是明亮的笑,亮晶晶的眼眸中也尽是喜爱和依赖。
还有嘟嘟肉的小手指牵上樱桃的手,樱桃自然而然的把小橘的小手紧握在手中,心里的那些烦闷和焦虑都随着妹妹的出现一扫而空。
她家小橘真是个温暖的小太阳,只要一个甜甜的微笑,就能轻而易举的就驱散旁人心中的阴霾。
任由她牵着手,樱桃在小橘的陪同下再次重游了这片故地。
或许是钟副县长的有意安排,房子坐北朝南,阳光通透,翻新过后的墙壁没有一点的污垢。
樱桃伸出手指,细细的在客厅的墙壁上抚过,要不了多久,这里会贴满小橘的奖状,还有门口的壁柜未来会摆满小橘的奖杯。
她的妹妹就是这么优秀。
屋子里还很空旷,只有两把简单的木椅和一张破旧的桌子,这是徐宏盛在木材市场低价淘来的残次品,手头拮据,只能这么凑合着用了。
樱桃看到最大的一间屋子摆放了张半新的木床,和旧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崭新的床单和被子,被子是蓝底红花的白边老棉被,看着丑但是盖着暖和,还有同花纹的两个枕头,整整齐齐的摆在床头的位置。
至于另一间稍小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简单的行军床,那是徐宏盛为自己安排的住处。
虽有陋室,但樱桃心里却全是喜悦,这是她家,是真正属于他们一家人的港湾。
她无不遗憾的想,如果妈妈还在该有多好。
门口传来响动,是徐宏盛掂着米面油回来了,他把这个月的粮票全部兑了,虽说不算多,但也足够他们三口人紧巴巴的过一个月。
看着屋内简陋的环境,徐宏盛满面愧容:“闺女,这个月没什么钱,等下个月发了工资,我带你俩去木材市场,到时候想要啥咱就买啥。”
樱桃怎么可能会怪她,她知道家里现在的困境,父亲已经竭力给了她们力所能及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慢慢来,只要他们在一起就好。
多亏田金萍这么多年来的偷懒,樱桃做饭的手艺还算了得,为了庆祝乔迁之喜,当晚樱桃做大厨,小橘做帮手,姐妹俩齐心协力做了四个菜。
徐宏盛看着手边的两个女儿,觉得这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暖黄的灯光映在窗户上,在漆黑的夜空点起莹莹星火,徐家人的幸福,有满天繁星和皎洁月光为伴。
翌日清晨,樱桃醒来时家中已不见父亲的踪迹,小橘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她轻手轻脚的起床,烹制了简单的早餐。
饭后姐妹俩一起出发,一个去了学校,一个去了林绣家里。
合唱团的衬衫还没有完工,樱桃一刻都不敢停歇。
就这么忙碌了几天,樱桃的衬衫终于到了收尾的阶段。
某日清晨,樱桃背着挎包路过每天都会经过的新华书店,往日里都会和她打招呼的书店老板此时却没了踪影。
早晨多冷清的书店此时却挤满了人,樱桃心里疑惑,踏着步子走了进去。
屋内人声嘈杂,“给我一份!”“真的假的!”这种乱糟糟的叫喊声汇成一团。
樱桃看到他们人人手里都拿着报纸,老板被挤在报摊后忙的脚不离地。
看着看着,樱桃突然明白了什么,她想起今早出门时一撇而过的日历,今天是24号。
怪不得报摊挤满了人,樱桃神色激动,她义无反顾的挤进人群,毫不犹豫的购买了一份新鲜出炉的报纸。
《人民日报》赫然印着几个显眼的大字,那标题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通过.....
...会见外国贸易团...
宝钢举办动工仪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樱桃的眼眸被这几个字眼占据,狂喜和激动瞬间席卷了她的大脑和心脏。
终于,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
她看到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在向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