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的质感’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点评一下本月的清于社课。”
殊同老师喝了口水,这一瞬间的留白声,反而把刘川枫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他早就注意到,在磨砂黑板上,“清于诗词社”五个大字的旁边,贴着一个入群的二维码。如今他加入“清于诗词社”的愿望极为强烈,就趁着这个空当,站起身来,撅着屁股,探着上身,举起手机去扫码。
他本就身高臂长,这一探身,手机都伸到了两排之前,卫怀薇的头上。他进来时慌促惶急,忘记了把手机调成静音。偏就是在这个时候,林山北打了电话进来。
刘川枫的电话铃声是美依礼芽的《极乐净土,他裁剪的正是这首歌曲中最高亢热烈的部分。如今铃声一响,便如同天女散花、群魔乱舞,比“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不知道还要热闹多少倍。
他一时心中大囧,再加上机身伴随着剧烈的振动,手机便脱手掉出,正落在卫怀薇的后背上。
卫怀薇倒也不叫不恼,回首捡起手机,递还给刘川枫。她全程面表情,但刘川枫还是在她的目光中读出了嫌弃和鄙夷。
刘川枫接过电话,也不敢接通,急忙忙挂了,又调成静音模式。
“啊,我们来点评一下本月的清于社课。”殊同老师的思路也被这个插曲打乱了,他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头,这才把思路续上。
“本月社课的题目是寒白先生出的,题目是‘所思在远’,题材没有限制。你们一共交上来28篇诗词作品,我和寒白先生、不学先生一起评出了三甲,我在这里简单点评一下。”
“殊同、邓寒白、赵不学,这些人在诗词届这个小众圈子里倒确实都是名家,看来这宁大的清于诗词社挺有牌面啊?指导老师都是硬茬,且看看学生们的水准比北社如何?”刘川枫拿回手机,全面调动着郑克敏与诗词关联的记忆。
“先说第三名,曾容若同学的七律《心事。”殊同老师一边说,一边点开了ppt,上面清楚的载明了全诗,刘川枫用手机拍了张照片。
《七律.心事
心事年年逐岸开。盛时成霭落成堆。
杂情漫数真千种,名姓奔来又一回。
总使风中归细马,从来陌上有轻雷。
可怜自古伤花事,费得诗人寸寸才。
“这首诗的题目,信手拈了首句的前两字,这明显是在致敬李义山,这首诗的质感就是李义山《题诗和黄仲则《绮怀诗的路数,文字上化用了王静安的《蝶恋花中句子,比如‘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又比如‘陌上轻雷听渐隐’……”
“李商隐不说,偏说李义山;黄景仁不说,偏说黄仲则;王国维不说,偏说王静安。这就是诗词圈里的恶趣味,明摆着标榜小众,硬把爱好者往外面推。”刘川枫暗想,他心中也明白,这不过也就是郑克敏的成见罢了。
“再说第二名,白三复同学的长调《玉蝴蝶。”殊同老师又点开了另一张ppt。刘川枫继续拍照。
《玉蝴蝶
翠径几曾携手,亭亭银杏,细剪春光。犹记卿言,妙处更待摇霜。朗风天,斜舒淡幕,纷飞叶,漫抹娇黄。已秋凉,玉人何在,水远天长。情伤。鱼沉雁断,槐安梦醒,憔悴殊乡。踏夜归来,怎堪风骨镂寒窗。怕伤心,不寻故地,怨清酒,枉解愁肠。总思量,镏金碎屑,空落斜阳。
“这首长调,章法炼字都不,扣题也紧。质感不入南宋之窠臼,确有情真意切之处……”
“这种点评,泛泛而谈,高考试卷上看到也还勉强,出自名家之口,难免让人失望。”殊同老师点评着别人的诗词,刘川枫点评着殊同老师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