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昌一声令下,身后从人便举着兵器抱抄老刘和顾长青。
顾长青本为穿越而来,对南北朝之历史素有了解,当年侯景与东魏高欢之子高澄极不相和,高澄极欲除去侯景而夺其地其兵。后侯景叛东魏而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忌惮侯景,也欲收缴侯景兵权,于是侯景又举一十三州之地降了南朝大梁。眼前此人侯昌便是侯景之侄,此番从西魏私下走脱而去建康投奔大梁。
若侯昌是真心降梁,理该活捉元光善,押解至建康,此必是大功一件,但此时侯昌不假元光善反应过来,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之射杀,个中必有原由。
想侯景本就奸诈、反复常之小人,观其侄如此,顾长青料想侯昌也绝非善类,若真是抓自己去建康,若何容不下一个仆人?
“慢着!”顾长青面对步步接近的手持兵器的侯昌手下,一声雷喝,举棍相拦,“想杀老刘,问过我吗?”
侯昌抚着帕子,低头轻挑向前走出两步,带着灿烂的笑容道:“哟,顾大公子有何见教啊?”
顾长青护着老刘,步步后退,眼眸余光左右相盼,一来紧盯来人动向,二来查看是否有空隙,以伺机带老刘逃脱,心中已知能否躲过这一关,关键还在于面和心歹的侯昌,而他家的底细已了然于胸,唯有先拖延一番,再去计较,说道:“河南王(梁帝封侯景)乃英雄人物,以一力独挡东西两魏,是我大梁北部的靠山。侯少将军前往建康,正是贤才南归。少将军自踏入大梁国土,就已经是大梁子民,你我同侍大梁,乃是一朝之臣,想必侯少将军也不会做二朝之臣吧?”
“放肆!”侯昌闻言勃然大怒,本抚于掌手的白帕此刻被他紧紧攥在手心,手背和脖颈之上的青筋条条暴露。
侯昌表现令顾长青大吃一惊,“难道刚才的话说了?”
思忖一番,顾长青翻然醒悟,侯景先叛东魏而降西魏,后又叛西魏而降大梁,两次叛主卖荣,正是天下所唾弃之人,刚才顾长青说侯昌不能做“二朝之臣”,其意就是不要当背叛之人,然后侯昌带领家眷南下,本就是叛国,和他叔叔侯景一样。
这才是侯昌发怒的原因,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本想留你一条性命,没想到你自己不想要,就怪不得我了。”过了许久,似乎是侯昌缓过了气,面色恢复如常,手帕半捂着口鼻,说完转身向人群后走去。
下杀心了!
一向乐呵呵的老刘此时也如临大敌,面色大改,倒握匕首与顾长青并排后退,对面的人摇着各式兵器,低声齐吼,每向前一步,气势就增强一分。
行不至五步,只听得一声如虎般的吼叫“杀”,林中侯昌所带之人如猛虎下山,“哗啦啦”直扑向顾长青两人。
正不知扑来有多少人,后退之方是否还有敌人,顾长青与老刘也不敢贸然向林中疾驰,一方心有顾忌,一方恶狼扑食、全然不管不顾,只是短短几个呼吸,便已追上顾长青。
眼见数人举起大刀,借着追跑之劲,猛地向前跃起,这一跃足足有一丈之远,相比顾长青后退之速,这前跃的速度要更快,大刀落下势必会砍中两人。
正当电光石火之际,顾长青身形微侧,腾空而起,就空中翻了一个筋斗,双脚踏上左侧一棵大树上,再屈膝向右侧大树弹去,在弹出之际将浑身的力量都汇集于胸前的双臂之中,奋力将手中的木棍丢向来人。
林棍脱手,击中尚处于半空之中的数人,只听到沉闷的几疲乏“哼”声,连人带刀齐齐向后翻滚数圈掉落在地上。
一击得手,顾长青并不恋战,在即将接触右侧大树之时,再次屈膝,双腿猛蹬,这一次并不是向着来人,而是向着后退方向,在落地时顺带踢起一柄长刀握在手中,左右横扫,将劈断的数根枝条以刀面拍向追来的众人。
一时间后方慌乱不堪,但这仅仅只能阻止来者片刻。
好汉难敌四手,猛虎难斗群狼。顾长青和老刘相视一眼,都知如果让对方追上,后果不堪设想,便不再管林中是否还有侯昌埋伏,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在茂密的林中钻来钻去。
跑出数百步,听着已远离人群,顾长青便放慢脚步,喘着粗气言道:“他们不敢离侯昌太远,我们分开,你跑那边,我跑这边,往回跑,到侯昌他们后面去。”
“好主意,少爷!他们万万想不到我们会回去,并且还在他们后面。”老刘点头认可顾长青的主意,认了方向,便欲折返往林中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