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年的春夏时节,张学良一直忙着北华系在国内的扩张以及建设现代化的强大陆空军。至于海军,这个军种让张学良深深地感到进退维谷、举棋不定。客观上讲,张学良倾向于不发展海军,虽然对付日本或西方列强都需要强大的海军,但张学良知道未来会有“原子弹”这个人类的终极武器。没有强大的海军,中国军队确实无法两栖登陆日本列岛,但可以用空军的战略轰炸机直接丢原子弹到日本本土。海军毕竟太烧钱、太费时,建设资金极其巨大,建设周期极其漫长,正所谓“一年陆军,三年空军,百年海军”。张学良其实也挺赞同冯庸的看法,与其给海军增加一艘主力舰,还不如给空军增加一千架飞机或给陆军增加一千辆坦克。而另一方面,眼下已经是1934年,世界大战可能就在五年后的1939年爆发。用短短的五年时间来发展海军,连临时抱佛脚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临阵磨枪。退一步说,即便在这五年内造出了几艘航空母舰或其他主力舰,也根本无法满足海上大战的需求。张学良记得一个恐怖的数字:历史上日本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使出吃奶的力气并砸锅卖铁,共建造出25艘航空母舰,而美国光是在战争期间就建造出了30多艘航空母舰和120多艘护航航空母舰,并且在战争结束时还有50多艘航母正在造船厂里建造中,美国海军在战争期间使用了50多艘,其他的都放在后方或交给盟国使用。美国强大的生产力所建造出的航母数量是美国海军战争需求数量的三倍多。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上蹿下跳地不停督促本土造船厂加班加点建造航母以满足前线供不应求的需求,而美国海军则嫌本土建造的航母太多了。这么一对比,日本挑战美国纯粹就是找死。美国的国家生产力强大得可以用恐怖二字来形容。张学良非常清楚,目前的中国在海上是绝对打不过美国的,连打日本海军都费劲。既然注定打不过,那大规模扩建海军就是典型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了。
如何打发走陈绍宽和沈鸿烈,是个麻烦事。张学良为此而深感头疼。
八月中旬,两个德国客人来到沈阳,受到了张学良的接见。
这两个德国客人都是德国海军的高层决策者和建造者,张学良去年就见过他们了。年近六旬的这位上将是德国海军管理局局长(德国海军总司令)艾里希雷德尔,年过四训的这位上校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总指挥官卡尔邓尼茨。这两人是张学良以及陈绍宽、沈鸿烈等海军高层的老熟人,因为这两人全权负责德国与北华之间的海军合作事务,经常往返于德国和中国北方之间,多次会晤张学良、陈绍宽、沈鸿烈。此次这两人再次来见张学良,自然是有重要事情。
“张元帅,这个月的第二天,我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元帅去世了。”雷德尔开口道。
“啊!我...我很悲痛。我马上向柏林发去唁电,向兴登堡元帅的去世表达我的悲痛和我对他的敬意。”张学良在意外之余努力装出沉痛的表情。兴登堡是德国在上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将领和著名军事家,在东线战场上指挥德军击溃了俄军,虽然他政治能力平平,但他在德国确实是德高望重,因此担任了德国总统整整十年。张学良很快看到,雷德尔和邓尼茨的脸上不但没有任何悲伤或沉痛的表情,甚至还带着一丝喜色。张学良暗暗想笑,德国总统死了,自己作为中国人要装出悲伤,而这两个德国人却高高兴兴,这是哪跟哪?但张学良的脑子不满,他迅速意识到兴登堡的去世对于德国和那个人意味着什么,“希特勒总理现在正式成为德国的一号领导人了吧?”
“是的。”雷德尔点点头,“兴登堡总统去世后,希特勒总理自然兼任总统职务,并且希特勒总理已经宣布把总统和总理这两个职务合二为一,合并为德国元首。希特勒总理现在是德国元首,同时兼任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张学良点点头:“那我在发唁电的同时再发一封贺电给希特勒元首。”他暗暗想,希特勒终于彻底成为德国的独裁者了,至高无上的元首,独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第三帝国正式诞生了。
“张元帅,事情是这样的。”雷德尔继续道,“我们德国是上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承受了极其不公和极其屈辱的战争代价,复兴德国是每一个德国人的渴望。兴登堡总统虽然深受人民的爱戴,但他毕竟年纪太大了,思想略有些僵硬和保守,他不敢大规模地重建德国的武装力量,希特勒元首的魄力和目光都超过他。眼下,兴登堡总统去世了,所以希特勒元首命令我们前来跟张元帅您商谈海军的全面合作及联合建设问题。”他的意思很清楚,兴登堡去世了,希特勒可以肆无忌惮地重建和扩充德国的武装力量了,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和北华的合作。
海军,又是海军!张学良点头道:“请讲。”他暗想,也许可以让德国人帮助陈绍宽和沈鸿烈建造几艘巡洋舰什么的,堵住他们的胃口和嘴巴,也能让他们消停消停,不要再一天到晚往我的办公室跑然后不厌其烦地阐述他们扩建海军的那些宏伟蓝图了,我现在看到这两人都怕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雷德尔正色道:“张元帅,您是知道的,英法等国在上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给我们德国强加了一个《凡尔赛条约》,极度苛刻地束缚和限制了我们德国重建武装力量,特别是海军。我们德国海军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拥有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的世界第二的公海舰队,但在彩虹行动中都已经损失掉了,剩余的也被英法等国给瓜分了。希特勒元首成为总理后,您是我们德国最亲密和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躲避英法美等国的监视和阻扰,我们德国重建陆海空三军以及重建重工业和军工业的项目超过70%都是放在您的领土里秘密进行的,德国海军也一样。根据我们上次缔结的海军合作条约,我们双方在葫芦岛和秦皇岛修建两座潜艇基地和两座潜艇造船厂,再在胶州湾和莱州湾修建两座水面舰艇造船厂,并在旅顺口和威海卫修建两座海军基地。现在,希特勒元首进一步地加强了重建德国武装力量的力度,我们海军的合作当然也要进一步加强了。张元帅,您的中国北方地区在之前曾严重地遭到日本的威胁,但通过您和您的军队刚刚取得的辉煌胜利,您的中国北方已经非常安全了,另外,中国的海军也得到了统一,南京的蒋主席也把全面建设中国海军的权力交给了您,中国拥有极其漫长的海岸线以及数目众多的优良港口和绝对丰富充足的资源,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强海军的合作也是拥有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的。”(彩虹行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拥有世界第二的强大舰队,并为了争霸海权而同英国海军爆发了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虽然德国海军在此战中取胜,但最后仍然被英国海军封锁在本土港口,无法进入大洋。德国战败后,德国海军为维护尊严和荣誉,拒绝让本国海军的军舰成为英法等战胜国瓜分的战利品,从而进行了大规模的自沉,整个行动代号“彩虹”,这也使得战后的德国海军舰艇荡然无存。)
张学良点点头:“和平和尊严,就是要用战争打来的。”
雷德尔道:“是的,我们德国也要通过战争赢得我们失去的尊严和荣耀。张元帅,我们德国海军现在基本一穷二白,所有舰艇的总吨位只有区区的7万多吨,而英国海军则是120多万吨。希特勒元首向我们保证,他会竭尽全力地跟英国缔结海军协定,为德国海军争取到英国海军35%的吨位限制。如果按照这个比例,那德国海军可以拥有42万吨的舰艇,也就是可以把我们目前的舰艇规模扩大五倍。当然了,这只是我们在跟英国人保持和平前的吨位,如果我们跟英国人爆发战争,那我们的海军自然可以全力建造。但在跟英国人正式撕破脸之前,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这42万吨位的限制里,让德国海军拥有最强大的战斗力?这42万吨位,我们究竟用来建造什么军舰?组建什么舰队?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问题。张元帅,我们要真诚地感谢您,您为我们德国海军指明了道路。”
“我?”张学良有点讶然。
“是的。”雷德尔郑重地道,“事实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通过刚刚结束的这场中日战争,我们作为观战一方并且能得知其他国家所不知道的内幕战况,可真是受益匪浅!在张元帅您的军队与日本海军的交锋里,我们震惊地看到了鱼雷攻击机和潜艇的强大作用。您的军队击沉日本海军的四艘航空母舰和一艘战列舰并击伤了一艘战列舰,这明白无误地证明了,飞机和潜艇是可以摧毁掉强大的水面主力舰的。鱼雷攻击机的诞生和在实战里的表现,不但证明了飞机可以击沉艨艟巨舰,还进一步地证明了制空权对海战的重要性和胜负的决定性。拥有制空权不仅是获得陆战胜利的第一要素,还是获得海战胜利的第一要素。因此,海军和海战的主角,已经不再是战列舰了。战列舰只能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称雄,随着飞机的发明,它已经逐渐落伍了,现代海军和海战的主角,是...”
“航空母舰嘛!”张学良笑着道,心里暗想,你们怎么到现在才知道?
“是的,航空母舰。当然,潜艇也是另一个海战利器。”雷德尔神色赧然地道,“我很惭愧,我居然一直没有意识到航空母舰即将取代战列舰的历史必然性,我也大大地低估了潜艇的作用。我几乎让德国海军在重建的过程中走上一条彻底的错误道路,我对此深感内疚和惭愧。六年前,我在担任德国海军管理局局长后,就开始筹划重建德国海军,并为此而制定了‘Z计划’,但是现在,我彻底明白了我的‘Z计划’在战略重点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根据我的Z计划,德国要建造6艘6万吨级的重型战列舰(兴登堡级)、4艘5万吨级的重型战列舰(俾斯麦级)、3艘3.05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巴巴罗萨级)、2艘3.10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级)、8艘2.61万吨级的轻型战列舰、3艘1.17万吨级的轻型战列舰、5艘1.4万吨级的重型巡洋舰、6艘7800吨级的轻型巡洋舰、5艘7000吨级的轻型巡洋舰、1艘5600吨级的轻型巡洋舰,以及其他数量若干的驱逐舰和鱼雷艇。如果这个Z计划完成,德国海军将拥有800艘舰艇,吨位超过100万,并且耗时10年,耗资330亿帝国马克。唉!”雷德尔满面惭愧地道,“这个计划确实是宏伟无比,我自己也曾醉心其中。从表面上看,Z计划如果完成了,德国海军将重新得到世界第二的位置,并且再次有能力与英国海军一较高下。但我现在如梦初醒,猛然意识到我犯了多么可怕的错误。我几乎让德国海军白白浪费了十年的宝贵时间和上百亿马克的经费。我的错误就是,我构想中的舰队仍然是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但实际上,航空母舰才是水面舰队的核心,才是海上新霸主。我的Z计划即便完成了,也是一支落伍的、错误的、混乱的舰队!谢天谢地,张元帅,您让我彻底惊醒过来了!”他显得心有余悸。(轻型战列舰,又被称为袖珍战列舰或装甲舰,是德国在二战初期为了躲避《凡尔赛条约》而新创的一种军舰,相当于缩小版的战列舰,装甲厚、局部火力猛、航速快、航程远,适合在海上打了就跑,和重型巡洋舰一对一时也能稳占上风,但和战列舰一对一时只能逃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学良笑了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嘛!”他暗想,你跟陈绍宽一样,都是疯狂的梦想家。陈绍宽烦得我头疼,但我现在发现,陈绍宽其实比你可爱多了,因为陈绍宽提出的扩建海军的计划比起你的“Z计划”简直是太给我省钱了!你要是跟陈绍宽换个位置,那希特勒就要笑了,而我就要哭了!330亿帝国马克,差不多是整整的140亿美元!陈绍宽才跟我要5亿美元而已!张学良也很清楚,二战时期的德国海军在一开始的重建问题上确实犯下了极其重大的战略错误,低估了航空母舰和潜艇的作用。雷德尔全力重建的德国海军是一支均衡的舰队,但雷德尔的战略思想仍然是“战列舰为海战核心”,因此他为重建德国海军而制定的“Z计划”里的主力舰基本都是战列舰,并且这个计划太过于庞大,整个计划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也要到1946年才能完工,但1939年二战就爆发了,而1946年时德国都投降一年了。正因为这样,二战期间的德国海军水面舰队可谓不伦不类,既然没有航空母舰编队,也没有战列舰编队,仅仅是几艘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在海上打游击战。另外,德国海军在二战之前也没有重视潜艇,二战爆发时,德国海军只有区区57艘潜艇,直到战争开始后,德国海军才意识到潜艇的重要性并匆匆地亡羊补牢,使得战争的中后期,德国海军纯粹就是打潜艇战,水面潜艇毫无建树。可以说,二战期间的德国海军是非常畸形的,这都源于德国海军在战前重建时犯下的重大战略错误。另一方面,邓尼茨在战前就认识到了潜艇的重要性,但雷德尔对潜艇很不以为然,这也是两人产生矛盾的原因。
雷德尔很认真地道:“是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建造正确的强大海军。由于我们在战前要受到42万吨的造舰限制,所以,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吨位只有英国海军三分之一的德国海军拥有与英国海军匹敌的能力。现在,我们幸运地终于可以确定德国海军真正而正确的发展方向了。”
“新的德国海军,应该是以航空母舰和潜艇为主力,水面舰队要以航母为核心。”一直没开口的邓尼茨总结道。
雷德尔对邓尼茨露出一个赞同的笑容。看来,他们原本的矛盾和隔阂都已经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