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问道:“不是说今天没事吗?”
“是没事,我去接下爹爹,晚上去叔父家吃饭。”苏过还是决心做最后一次尝试。
王夫人不再多问,点点头,只是说道:“天冷,早些回来。”
苏过笑着应了,又道:“采买的事,回头把清单给我,我安排人去办就是了,娘不用操心。”
说着又冲范杜若笑了笑,这才出门。
苏过来到礼部找到了苏轼,告诉老爹已经定好酒席,差人送到东府去了。
苏轼想着儿子还是为昨晚的事来的,正好他也想与弟弟商议下,便带着苏过来宫门前打听了下,知道苏辙还没出来。
宰相的办公场所是在宫门之内,这样更方便与圣人联系。
室外冷,父子俩便进入苏过来时的马车里等候,北宋时大臣出行还是以骑马为主,可苏过自然不是遭那种罪的人。
马车内燃着炭火盆,苏过觉得有些气闷,便将车帘掀开。
只见不远处有一人,来回踱着步、跺着脚,显然是有些冷,应该也是在等人。
过了好一会,才看到苏辙从宫门里出来。
苏过忙跳下马车,迎了上去。
却见刚才那人后发先至,大步走到苏辙身边,弯着腰不停地说些什么。
苏过见状便没有靠近,停下了脚步。
不过苏辙已经看到前来接他的苏过,跟那人交代了几句,便向苏过走来。
那人也抬头看了眼苏过,笑着点点头,往另一个方向去了。
苏辙问道:“你怎么过来了?”
“父亲也来了,一起去叔父家吃饭。”苏过笑道,又看了眼离开的那人。
苏辙登上马车,一边与苏轼打招呼,一边玩笑道:“我那里的吃食怕是不对你们父子的胃口。”
苏过笑道:“酒食自备,我已差人送了两桌到叔父府上。”
“我怎么觉得像鸿门宴,”苏辙可不会被一顿吃食收买,又道:“先说好,喝酒可以,办事可不保证。”
“真只是孝敬叔父和婶婶的,”苏过就没想苏辙帮忙,只是想问下他的意见,所以坦然道:“顺便有些事向叔父请教下。”
苏辙看向他哥,见苏轼点点头,这才应道:“那倒是碍,走吧。”
马车载着三人向东府而去。
苏过不经意问道:“刚才那人可是求叔父办事,被叔父拒绝了?”
“那是杨畏,勉强也算老乡,”苏辙顺嘴答道:“没什么事,就是为之前弹劾苏子容的事过来解释了几句。”
苏颂因为早年和苏洵联宗,算是苏轼、苏辙兄弟的叔叔辈。
苏轼刚才没注意,闻言皱眉道:“此人心术不正,你如何与他来往。”
“是他主动找上门的,”苏辙解释道:“同为蜀人,便聊过几次,点头之交。”
苏轼不屑道:“反复小人,朝秦暮楚,见利忘义,简直丢了我们蜀人的脸。”
苏过一听这评价,顿时来了兴趣。
人才啊,他眼下正好就需要这种人。
在大宋,像苏轼这样的君子好找,像吕惠卿那种又有能力又没节操的,可是不多见。
这个杨畏还是个御史,巧了嘛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