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苏过急,因为他知道真的没有时间了。
三人同时叹了口气,都不能理解彼此的想法。
不过苏轼没有再劝了,反而说道:“若是你上奏此事,被朝廷追究,我舍了这官身,也会帮你保住前程。”
苏过摇摇头,说道:“处罚得越重,官家亲政后我得到的好处就越多,但我又不是为了前程。”
他的前程已经挣到了,就算眼下什么都不做,靠这几年打下的基础,也足够在哲宗亲政后混到个不的位置上。
三人不再谈这个话题,转而说起了言官们近来的攻击。
苏轼是进不了宰相的门,苏辙则是卡在了副相的位置上,言官们在这个时候重提蜀党的事,苏辙的右相之位肯定是没指望了。
那帮言官太知道宫里忌讳什么了。
苏辙的态度很简单,右相当不上也就罢了,但绝不能让这几个御史好过。
毕竟他苏子由混言官的时候,这几个人还不知在哪里蹲着呢。
喝完酒,苏轼父子坐马车回家。
到了第二日,苏过径直来御史台找杨畏,约他见面。
杨畏五旬上下年纪,有几分文士的风采,不过鼻子有些大,嘴唇有点薄,看着不太协调。
两人找了个僻静处,苏过开门见山道:“我叔父当不上右相的,杨御史别忙活了,全为他人做了嫁衣。”
杨畏不明所以,问道:“苏侍郎让你来的吗?”
“不是,叔父不知道,”苏过开始了他的忽悠,继续道:“眼下朝中蜀党之说正盛,宫里不会同意叔父升任右相的。”
杨畏并不惊讶,本来就是顺势而为的事,苏辙不行,他再换个人就是了,毕竟抱谁大腿不是抱。
不过苏过立马堵上了他的退路,说道:“宫里会召回范纯仁回来,接任右相的位置,杨御史就别折腾了。”
杨畏敏锐地听出了这话背后地玄机,忙问道:“宫中的想法你是如何知道的?”
苏过故作高深,笑道:“这个不可说,反正过几日你便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了。”
多亏了《天龙八部,让苏过记住了范纯仁在太皇太后去世时是在朝中的。
杨畏反问道:“你今日来找我,应该不是就为了看我笑话吧?”
他帮吕大防赶走了刘挚,却被吕大防嫌弃,没落到好处,想支持苏辙又失败了,至于范纯仁,杨畏有自知之明,人家是不会搭理他的。
苏过神秘一笑,说道:“当然不是,我就是个传话的。”
“传什么话,为谁传话?”杨畏感觉被一个小辈戏弄了,有些不耐烦。
苏过低声道:“让你上奏,指责娘娘不愿还政于官家。”
杨畏吓得连忙左右看了下,又把苏过拉到更偏的地方,小声道:“谁让你找我的?”
“这个可不能说,”苏过浅笑道:“不过杨御史应该能猜到,你我心知肚明就是了。”
杨畏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苏过见他入彀,补充道:“这事可不容易,我也不止传话于你一人,能不能干杨御史最好尽快决断,我好去回复。”
杨畏有些迟疑,问道:“你家为何不做?”
“你想想我的探花如何来的,我父亲叔父一次次被弹劾为何还能屹立不倒,”苏过低声道:“所以由我家去说这个事,不是很合适。”
杨畏再次点头,又信了几分,这事由言官来做,确实最合适。
苏过不给他多想的机会,接着道:“我得走了,杨御史要是不放心,可以等范纯仁回朝的消息出来后再做决定,不过我还得再说一遍,这事可不容易,你如果只打算轻描淡写地上一道奏疏,那还是断了升官的念想吧。”
说完苏过便毫不犹豫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