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笑着敬了总理一杯黄酒:“马上就要开始高考了(这个时空下的高考是每年的7月15日,比起历史上的8月15日提前了一个月),自然聊什么问题都离不开教育,当然,在教育方面,以及高考上,我们国家目前做的很好,比如在普及基础教育方面,我们小学入学门槛几乎没有,哪怕你十七八岁了,只要想读书,学校的大门都向你免费开放,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就可以考入高中,考入大学,毕业后在国家的分配下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平,这样一来,即便一个人,他没什么文化和技术,只是做一些最基础工作,拿着相对微薄收入,但是他的孩子只要努力,也可以成为科学家,成为艺术家,成为将军或是教授,能够实现阶级的提升;反过来,如果一个高阶级的人,本身待遇极好,但是他的子弟不学术,整天混吃等死,那自然也法‘接班’父辈的工作,至多是能依靠父辈的存款苟活一段时间,但是只要不努力,终究会跌落阶级。”
思思虽然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她也听出了小强在不断重复着对于‘接班制度’的看法,她下意识觉得,小强这番话似乎有些危险了,于是她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的在桌下用手拽了一下小强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说下去了。
小强并没有理睬思思,而是继续说:“我在‘出国考察’的时候,遇到过一些让人寒心的事情,国家优先发展首都经济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因为宣传和政策的问题,却导致了这些地方的人产生了自命不凡、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首都瞧不起大城市,大城市瞧不起小城市,小城市瞧不起乡镇……这就是发展不均衡导致的,这种问题现在在我们国家还只是初露端倪,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且回到教育上,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自然也发展不平衡,首都也好,一线城市也好,其教育水平自然远超其他地区,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在首都毕业的小学生,其成绩和认知、见识、判断等能力都是远超哪怕是二三线城市的小学生的;我就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在三线城市读书的孩子,尽管很认真的在学习,但是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就连教他的老师都要盯着黑板发呆,甚至要回到教研组一起开会讨论才能给出解题方法,而这已经是当地质量很好的学校了,但是另一方面,就在他们本省省会的重点学校里,同样的问题老师几乎当场就可以给出解答,而且这还不算什么,如果他课后想找人帮忙补习功课也是完全找不到人,但是那个省会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出得起钱找来名师辅导自己的孩子,这实际上就已经从教育上阻断了一些人前进的道路。”
李部长点了点头:“小强,你提到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那你有什么建议吗?”
“首先先说教育方面吧,我们的教育制度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而接下来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方面应该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至少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推广电视教学,至少是做到老师授课和电视教学相辅相成,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各地因为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的教学质量诧异;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严格管理我们的教育团队,不能让沽名钓誉的人,还有那些歪屁股的人混进教师队伍中;同时,我们应该继续增加奖学金制度,鼓励成绩好的同学获得奖学金,鼓励他们在初中和高中进入省会学校学习,而学校方面在得到教育部门的拨款后,也可以免费开放宿舍和图书馆,让我们的孩子们尽可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我认为,教育是打破阶级固化的第一步,只有让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那么才能做到相对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