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丝毫不给面子,当场就戳破了郑毅的谎话:“还说什么为了安全,怎么,跟群众在一起就不安全了?我陪毛主席去全国各地视察的时候,哪怕是偏远的农村,那么多群众围着主席,主席也会和大家一一握手,怎么没看到主席不安全?在农村,主席就住在群众家的土炕上,还和群众一起吃玉米饽饽,也没出什么事啊,我和主席去当地新开的超市买东西,就跟在家在一起选商品,一起结账,也没有人想害主席,怎么到了你这儿,就那么多人想害你?你这是做了多少坏事啊,这么亏心,怕人民群众报复你?”
“不……我……曹部长,我可真没敢啥坏事。”
郑毅吓得连连摆手:“我……我也是一时糊涂,我想着,反正主楼的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我去住也没什么……曹部长,我以后一定改,下不为例,我肯定不会……”
见郑毅把锅全甩给了度假疗养院,小强知道也没什么必要跟他纠缠下去了,这种问题的产生不是一天两天了,想解决也不是处理郑毅或是一所疗养院就可以的,于是他开口说:“好了,不要说了,你先回去吧。”
听到这句话,郑毅顿时心如死灰:他不怕小强批评他,就怕小强给他这样的答复,但是此时此刻,他却也做不了什么,只好木然的点了点头,然后行尸走肉一般的走出了小强的房间。
而小强这边,心情也并不好――虽然中央多次下达相关文件,但是这特殊化的风潮这么就是刹不住呢?
在回到北京后,小强便再次来到了菊香书屋,向主席和总理汇报了自己的经历:“我认为,现在我们的问题不仅仅是要整顿纪律,更是要从各个饭店、旅店抓起,取消这种特供生存的土壤!尤其是根据职务级别划分住宿条件,这不是搞特殊化是什么?他们今天敢住高级别的房子,明天就敢要高级别的服务,再后来,不吃点特殊的东西就法彰显他们的级别,这是我们一定要杜绝的。”
周总理点了点头:“小强,你提出的这点很重要,我看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出现这种苗头了,其实一开始,中央也搞过类似的事情,不过当时我们是认为,在招待外宾或重要人士时,用到的牛肉、笋鸡、乳制品、鸡蛋之类的食材要尽可能新鲜,品质也要好一些,而且为了避免敌特分子搞破坏,所以要建立一套专供制度,没想到,下面一些部门和单位有样学样,还在这基础上搞出了特供来,这就不对了嘛。”
小强其实也听说过这种“专供”制度:历史上,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办公厅、公安部为了保证党中央领导人在饮食上的安全与健康,决定配合玉泉山规划改造,在附近建立了一个规模适度,以奶制品、鲜蛋、蔬菜等为主的小型农场,即“香山农场”,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哎呀,原来从建国开始,就已经搞“专供”了,果然是上行下效啊,其实不然,那个时候的所谓专供,其实只是政府或是国企部门所执行的定点采购,建国初期,中国的物流行业十分的落后,郊区的蔬菜想运到城市里,完全都要靠人们赶着马车或是用背篓背进去,蔬菜的新鲜程度法保证,而且菜价也不稳定,而且这种方式销售的蔬菜也法保证数量,如果一个食堂想采购几吨蔬菜,那只能派采购员满市场去找,尤其是接待外宾的时候,这种头苍蝇式的采购根本法保证食材新鲜、卫生的统一,尤其是刚建国初期,国内敌特分子还有很多,所以为了防止有人在食品的源头使坏,人为下毒毒害领导人和外宾,以及出于价格、便利等方面考虑,中央和一些部门便考虑绕过经销商,直接从国营的农场采购食物原材料,而国营农场,为了方便管理,也将这种提供给政府或是某些机关的蔬菜蛋奶标注上“专供xx部门”,这便是最早的专供和特供,但是除了安全性和价格更便宜外,当时这种“专供”和普通群众吃的没什么两样,非就是节约了一些运输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