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讲课(二)(1 / 2)

“在八百年前,这里是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

从12世纪到14世纪,这里才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到了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

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两百多年以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是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姜元简要介绍荷兰的地理情况果然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兴趣,有些学生将笔记本放在腿上选择重点刷刷快速记录。

姜元接着说道:“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历史就像大海,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

大家可能想不到,荷兰人的崛起竟然是从小小的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

“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地区。”说着姜元侧着身指出了世界地图上相应的位置。

“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一千万公斤的鲱鱼,这些鲱鱼对荷兰人太重要了,很多荷兰人以此为生。”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一百万,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说着,姜元忽然语气一顿,声音低沉:“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

“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

“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

“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众人的胃口再次被姜元吊了起来。

姜元接着说道:“1358年,也就是我们元顺帝至正十八年的时候,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技术。

也就是把鲱鱼的内脏取出,去掉头,再将盐塞入鱼中。通过这种技术,鲱鱼的保存时间延长到了1年多。

也因此,荷兰的鲱鱼能够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荷兰人的这把小刀,使得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了荷兰的独特资本。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的形成的饮食习惯。

借助鲱鱼,荷兰人开始了商旅生涯。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见到鲱鱼的图案。

这些并不醒目的标志似乎在提醒人们注意鹿特丹曾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历史就是从一支支装满咸鲱鱼的大缸开始。

一旦以货物的流通或者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会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姜元再次指着地图说道:“荷兰,面向大西洋,背靠欧洲,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从这里入海。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很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

相信以大家的学识能够看出这些优势会使得荷兰具备了成为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恰如我们的武汉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