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奶和你娘说的对,咱家没有你想的那么穷,供得起你读书,你只要好好读书就算是回报我们了。”
余满江是个粗人,太深刻的大道理他也讲不出来,也就只能这么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听到家人这么说,余云文心里当然是高兴的。
谁不想离开石堰村的一亩三分地,出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反正他是不愿意自己一辈子都困在石堰村,以前没想过靠读书闯出去,现在他却可以好好的想象了。
“奶,爹,娘,你们放心,我以后一定会好好读书,三年我一定考个秀才回来。”
余云文是聪明的,他知道现在大家都等着他表态,虽然这些承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说了之后大家必然会高兴,弟弟们对他去镇上读书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咱们不得不说,余云文的确是个聪明的,说的话都考虑到了各个方面,一般的孩子哪里会想这么多。
“好,我大儿子有志向,明天我就去找先生说这事。”
余满江极为开心,其他的余家人也十分开心,总之这顿饭吃的是其乐融融。
在学堂先生的帮助下,余云文和快就去镇上的书院读书了,虽然余家没有刻意的渲染这件事儿,但是在小小的石堰村能出一个去镇上读书的人可是不小的事情,很快村里的人都知道了。
“真没想到,老余家这么有钱,还能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看着羡慕嫉妒的人自然不再少数,说出来的话自然也不是那么让人舒服。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家娃要是读书的料,砸锅卖铁我也让他念,可惜那个兔崽子不读书。”
一旁站着的另一位村民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对余家真的只有羡慕,甚至打算晚上回家在好好教育教育自己的儿子,怎么就不能好好读书。
“不过我听说这可是学堂先生特意去找余满江说的,要不然余云文哪能去镇上,估计也没多少钱,不然咋能让先生主动上门劝说呢。”
坐在一起的另一个人神神秘秘的说着小道消息,半真半假的消息在石堰村里各种流传,归根究底都是羡慕余家出了一个余云文这样的读书人。
在村里人的想法里,只要进了镇上的书院去读书,就断然不会再回到石堰村做个泥腿子了,自己的命,一家人的命都因此改变了。
村里的大人羡慕余家出了余云文这个读书的娃,村里的也孩子也羡慕余云文。
“我听说,镇上可多好吃的,好玩的了,余云文这回去镇上了,爹娘都不在身边管着,这也太幸福了吧?”
“我跟着我爹去过一次镇上,好多人,很多吃的玩的我都没见过。”
“余家的那个大姐不是嫁到镇上了吗?余云文也不是没人管吧?”
“就是,我听说镇上的书院管的可严了 ,去茅房都得跟先生请假。”
小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的都是镇上有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玩的。和余云文关系好的则打起了以后自己去镇上找余云文玩,也能有人带自己逛街,不会大眼瞪小眼,不敢走在镇里的大街上了。
别人家的余云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成为了石堰村大人小孩谈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