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市的第一天像是过节一般,热闹非凡,晚上还有人在城外空地上架起篝火,边唱边跳。
部落的人顺利的得到了盐和布以及茶叶,商人和百姓也得到了想要的毛皮和药材,大家都很高兴。
三个城镇的百姓沉浸在百姓中,士兵们则不敢放松,坚持的守着城门和重要的地方。
互市第一天很重要,文天佑整个晚上都没有歇息,和各部落的族长聚了一聚,然后又亲自巡城,保证百姓和部落来人的安危。
第二天,一群人风尘仆仆的进到了兴安镇中,打听文将军的住所。
士兵警惕的看着他们,问他们做什么。
来人表明了身份,有个士兵给他们带路。
吃早饭时,没见到文天佑的人影,苏冬青让铁柱跑去问,说是去临山镇巡视还没有回来,苏冬青就把早饭放在锅中热着。
吃完饭,苏冬青在房后的菜畦中除草,燕子气喘吁吁的跑来,说是门口来了许多人,要找文夫人。
苏冬青愣了一下,洗干净手后,向前面走去。
算算日子,科考应该还没开始,应该不是来报信的……她在这里好像没有什么认识的人,怎么会有会要见自己的呢?
她并没有疑惑太久,到了府衙前,看到门口那群满身尘土的孩子,就明白了,是她在雍州买下的那群孩子。
看到苏冬青,一众来人便激动的出声道:“夫人,是我们啊……”
当初,苏冬青不忍心看到他们的家人为了一点粮食卖掉这些孩子,自己出钱买了他们,但却把卖身契恶都撕了,告诉他们是自由身,想回家或者去哪里都行。
但是那群孩子大都选择跟着她,同她一起在雍州养了一段时间鸡,后来文天佑来了,上奏了朝廷,让大周各地来接济雍州,苏冬青留在雍州没有意义便回京城了。
回去之前,她也让人安置了这群孩子,没想到她们竟然大老远的跑到了边关。
赶了这么久的路,这群孩子累坏了,各个面怀期待的看着苏冬青,说是听说文将军携家带口到边关来,他们就跟着来了,希望苏冬青收留她们,她们会种地也会织布做饭,什么都会做,不要赶她们走。
看她们一身疲惫的模样,苏冬青没说什么,只找了地方先让她们休息,等缓过来再说其他的。
燕子和铁柱好奇的看着这群人,他们兄妹以为这些人也是同他们一样,爹娘死前将她们托付给苏冬青照料,顿时生起同病相怜的感觉,跑前跑后帮他们拿被褥,倒水,洗脸,煮粥。
这群孩子是随着雍州的衙役来的,当初她离开时,交代了县衙要照顾这些孩子,因为有文天佑的缘故,县衙不敢敷衍。文天佑带兵经过雍州时,孩子们听说了这事,决定要来边关投奔,县衙也觉得他们这些孩子是烫手的芋头,立刻派人将她们送过来。
苏冬青接待了送孩子的衙役,问了他们这一路的事情,还有孩子们过去一两年的事情,知道孩子们过来是她们自己的主张,便客气的请衙役在这里歇下,待歇好再回去交差。
差役们本来还担心,县衙这番做为给文大将军添麻烦,他们这一趟怕是会吃挂劳,没想到竟然什么事没有,将军夫人还同他们说边关的互市开了,让他们逛逛再回去。
劫后余生,差役们都暗暗的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