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遵旨。”
“贤妃啊,”
“臣妾在。”
“虽说你和江侧妃关系平平,但现在江侧妃毕竟是有着身子,就先让她在你这边歇会吧。”
江亦雪做出一个委屈的表情:“皇上,别说臣妾和江侧妃关系平平,就是臣妾和她有仇,她现在怀着皇室血脉,臣妾也不会对她做什么的。”
“你能懂这个道理就好。”皇上拍了拍江亦雪的手。
江亦雪笑了笑,“说起来,此事确实是天大的喜事,不若把德妃姐姐也叫过来吧,皇后娘娘,贵妃娘娘和德妃娘娘都是生养过皇嗣的人,有几位姐姐在,想来也能为皇上的小皇孙祈福,镇住那些不好的东西。”
这也算是大渊王朝的一个风俗,生养过孩子的人邪祟不敢近身,不是说所有的邪祟,但至少那些对孩子不好的邪祟,是不敢近身的,据说是因为这些妇人一早就见过这些邪祟了,但是还能把自己的孩子平安抚养长大,那就是有对付邪祟的方法的。
“此言有理,宁忠,去把德妃也请过来。”
“是。”
宁忠匆匆地去了安平宫。
景承平,平王,名字和封号都是当初德妃亲自向皇上求来的,从这些字眼上,就能看出德妃自己和对于儿子的期望都是平平安安就好,而皇上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连德妃的住所都是赐名安平宫。
“皇嗣?!”德妃显然很是震惊,在听了宁忠的解释后,这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说到底,这不是什么好事,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毕竟正妃还没有入门,侧妃就有了身子,这要再是个男孩,那说出去就更不好听了,毕竟嫡长子的这个名号还是很重要的,现如今长子非嫡子,将来难保长子不会和嫡子争夺家产和地位,除非晋王把这位江侧妃升为王妃,不过想也知道不可能,京城之中谁不知道晋王妃的位置一直是给丞相之女沈暖留着呢。
一个丞相之女,一个侍郎之女,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除了皇上是真的高兴之外,怕是贵妃和晋王都高兴不到哪去。
而江亦雪让自己过去,也无非是担心晋王和贵妃忍不住,直接在她的安若宫里动手,对江侧妃肚子里的孩子不利,从而再嫁祸于她,这才想找她过去做个证人。
德妃扶额,吩咐旁边的丫鬟:“去挑尊上好的送子观音,带着一起去安若宫。”
“是。”
这后宫,真是一天太平日子都没有。
~~
东皇大军驻地。
江亦瑶在烛光下看完了从京城连夜传回来的信件。
“皇长孙?呵!”显然,江亦瑶对此不屑一顾。
“你怎么看?”景恒坐在旁边问道。
江亦瑶目光沉沉:“目前来看,江亦晴肚子里的这个孩子确实是解了江家和晋王的燃眉之急,起码江望这次是逃过一劫了,晋王那边皇上也不会过于苛责了,但是……”江亦瑶看向景恒,“起码太后不会喜欢这个孩子,也不会承认他皇长孙的身份。”
景恒挑眉:“你怎么知道的?”
“太后之前本就是正统的皇后,对于非正室所出的孩子想来本身就是看不上的,如若不然,皇上也不会把其他的兄弟都削爵的削爵,流放的流放了,想来背后少不了太后的施压。”
景恒笑了:“你说的没错,皇祖母确实是很在意出身的问题,这个在意的程度……和蓝家差不多吧。”
江亦瑶冷冷地瞥了眼景恒。
景恒笑得更欢了,“皇祖母就是得知了蓝家这样的规矩,才对蓝家也另眼相看的,要不然懂医术的世家那么多,怎么就蓝家独得皇室青眼了呢?”
“那接下来怎么办?真是头疼。”
“是啊,”景恒也收了笑脸,“南边也是情况严峻,江望逃过一劫,张家却是逃不了了。”
“那……你为什么选择了张家?”
“张家的家主现在是翰林院的仕讲学士,翰林院虽说看上去不重要,只是起草诏书,但是每一年的殿试结束后,前三甲大部分都是进入翰林院,当然,你哥哥是个例外,这些殿试前三甲的人,若是世家之人,那以后自会平步青云,在翰林院的时候与其交好,能把这方势力争取过来是最好的,若是平民百姓,那就更方便拉拢了,总之,翰林院的位置,还是安排一个人为好。”
“那翰林院的其他位置上的人呢?”
“翰林院官阶最高的是掌管学士赵大人,一向只忠心于皇上,拉拢不到,而且赵大人的嫡女嫁给了工部尚书夏大人的嫡次子。”
“夏大人也是……只忠于皇上?”
“起码目前还没有看到他向哪方势力靠拢。”
江亦瑶杏眸微转,似乎在计划着什么。
“除此之外,就是侍读学士严大人了,但是他现在在皇上面前也讨不到好,这个我早就处理过了。”
“这么说,翰林院这边你也安排好了接替的人手了?”
“当然。”
江亦瑶眉眼弯起:“我果然是低估了你和太子的势力。”
景恒也笑了,“当然了,怎么能让‘天选之女’失望呢?”
江亦瑶向后靠在了椅子上,目光如利,“等这个月过去,所有人都会知道‘天选之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