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芃儿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见到了周适也带来那位做出“双宫绸”的日本匠人双宫正一。
双宫正一是个个头矮小、沉默寡言的人,年纪五十开外,气质中有一种日本匠人独有的严谨刻板。
陈芃儿知道,日本向来是一个崇尚道的国家,各行各业做到极致都可入道,而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内就大力推崇的“匠人精神”,使各行各业的匠人们的展现传统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富足的经济收入。
就好比这次广昌花了大价钱请来的这位“高人”,他到底能为广昌带来多少新的契机与财富,陈芃儿虽然做出了决定,但她心里并没有底,直到她见到了双宫正一。
得益于她在日留学的两年,日语十分流利,两个人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问题,在整整洽谈了一个下午后,双宫正一在起身告辞前,递给了陈芃儿一个锦盒。
里面除了一块美轮美奂的“双宫绸”的样品,最重要的是还有这种布料的纺织工艺与染色技术的详尽介绍,特别是后期上色的烧毛与退浆,光温度的把握与压力的控制就十分繁琐,双宫将其中种种细节全部规规整整的誊写在一个册子上。
可以说,这本册子,算得上是“双宫绸”的一本秘密“配方”了。
日本匠人的敬业与认真,可见一斑。
虽然双宫正一只承认自己是个“拿手艺吃饭的人”而已,但陈芃儿在与他会面后,心里却踏实下来。
新布料的生产只要资金到位,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各方面都十分成熟,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焉或是人才——周适也的确是发现了好东西。
自从韩林凉离世她担起广昌后为广昌做出的第一项决断,到底会成效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陈芃儿将“双宫绸”一事报备了老夫人,老夫人道:“做生意我不懂,这向来是男人家的事。但凉儿把广昌交给了你,是为了让你好好照看着点,别出什么差错,日后好交到襄夏手上。”
陈芃儿点头称是,老夫人沉吟了下,又道:“但现在广昌的主家是你,所以生意上的的事,你拿主意就好,日后不用在问我。”
陈芃儿最近觉得英奇有点奇怪。
自从韩公馆对杜若奉行“恕不待客”政策,英奇很是生气了一阵,觉得自己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为此没少找陈芃儿吐槽,义愤填膺指摘她怎么可以对自己的“朋友”如此“冷淡”,搞得他很觉尴尬。
陈芃儿听完他一番喋喋不休,只说了一句:“这里是韩公馆,不是陈家。”
英奇一下卡了壳,脸涨红了半响,愤愤拂袖而去。
花园里他撞上亦岩,对方急退几步,唤他“舅少爷……”,英奇想着这花园这房子是“韩公馆”,自己的亲姐是“韩夫人”,就连眼前这个他死活瞧不上眼的乡下土包子都是“韩”亦岩,只有自己是“陈”英奇——这一想心里又是一番大大的不是滋味,气的直想揣一脚眼前人!
可一想人家好歹是“韩”亦岩,自己这又算什么呢?这陡然的悲从中来,伤心的很,掩面夺路而去鸟。
再然后几天,陈芃儿就发现英奇有点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