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这事很难,只好礼贤下士,首先放过所有拓跋春雷部下,颇是令拓跋春雷感动。
然后,司合忽把拓跋春雷请到自己的王府,以礼相待,视为兄弟,任其出入王府。
起先拓跋春雷打算一走了之,后来一想,天下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地,如今他已是国破家亡,孤身一人,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左想右思,愤愤不平,他沦落到如此地步,完全拜司合忽所赐,拓跋春雷决定要报仇,他也要让司合忽国破家亡。
在他的计划中,拓跋春雷首先把复仇的对象指向了司合忽的家人。
表面上,拓跋春雷对司合忽伏首称奴,唯命是从。
暗地里,拓跋春雷在几天之内,把淇英府上下所有的人收拾得服服帖帖,仿佛他就是淇英府王真正的主人。
司合忽礼贤下士,唯才是用,以为拓跋春雷真心归顺,经常带领他在军营视察,还封他为神刀营副都统,掌管军营部分兵马。
拓跋春雷有了军权和自由空间,秘密在军营收买心腹,与西夏一些爱国旧臣密谋策划反元复国,诛灭淇英王。
拓跋春雷原以为他的计划非常周密,无人能破,司合忽的王妃思必格贤淑聪颖,把拓跋春雷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原先本想把拓跋春雷反叛之事告知司合忽,思必格王妃考虑到拓跋春雷乃性情中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能良言相劝,使他步入正途,这对日后协助司合忽效忠蒙古,加强蒙汉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团结起到重要性的作用。
思必格三思之下,就隐瞒了这件事,常常约拓跋春雷私下谈心,以物暗示或妙语禅机点化,希望他有所觉悟。
拓跋春雷岂会不明白?一听她出语惊人,吓得拓跋春雷心惊肉跳,生怕复国之计败露,殃及池鱼,连累无辜,拓跋春雷便对思必格王妃起了歹毒之心。
一天夜里,拓跋春雷约思必格王妃出府看烟火灯会,打算在无人的时候,一刀杀了她。
在途中,思必格王妃有所预感此行凶多吉少,便问拓跋春雷:“将军!你今天怎么会想到约本王妃观烟火灯会?”
拓跋春雷恭恭敬敬回道:“听说龙州烟火特别漂亮,很精彩,盛况空前,属下这些日子见王妃心情不悦,闷闷不乐,所以就邀请王妃一道观赏,希望王妃……”
思必格王妃暗示说道:“或许这是本王妃最后一次看烟火了吧?将军!本次烟火大会乃大蒙古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盛会,必定人很多,万一其中有些不良分子行刺本王妃,惊动淇英王,你该如何交代?”
拓跋春雷吃了一惊,心想,这女人真是不同凡响,她今夜胆敢赴约,一定有了十足的把握,于是说道:“王妃无须多虑,一切属下早有安排,若王妃有一根毫发被伤,属下愿意人头作保。”
其实,思必格王妃在赴约之前料到自己性命会有危险,她深明大义,为王爷分忧,甘愿赴约。
另一方面,思必格王妃很敬重拓跋春雷乃仁义之师,不想令他步入歧途,一路上她一边提醒拓跋春雷不要燃火自焚,凭他们的力量是不可能推翻强大无比的蒙古。
一方面,思必格王妃也是为了自保。
思必格王妃见拓跋春雷向自己保证,一颗心顿时落了下来:“有将军这句话,本王妃也就放心了。”
其实,除了拓跋春雷一帮人想要推翻强大无比的蒙古之外,天下还有一支比他们更凶残、更可怕、更恐怖的组织也想推翻蒙古,这个组织就是白莲圣教。
白-莲-教他们信神奉鬼,迷惑人心,妖言惑众,行踪诡异,经常暗杀朝廷官员和边疆大将。
司合忽和察罕曾为蒙古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他们也被白-莲-教的人列入黑名单,千方百计地寻机暗杀。
白-莲-教得到消息,龙州一年一度的烟火大会,司合忽定会出现在观礼台上,白-莲-教徒早就设下暗杀计划,只等司合忽前来送死。
偏偏巧的是,那日淇英王因有要事,未能亲临观礼。
白-莲-教徒等了好久,不见淇英王过来,大家实在不耐烦了。
此时,忽然见大街当中有淇英王府的马车过来,前呼后拥,他们以为是淇英王司合忽前来参加观礼了,白-莲-教众见下,大家纷纷戴起面具,扮神弄鬼,向马车包围过去,刺杀淇英王司合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