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蛀虫太多了,李贤一直忍着,只待选择良臣后,大刀阔斧的改革。
朝中许多人也嗅到这点,很多人不敢再跟皇上唱反调,督促家中子弟在今年的科考中一定要高中,因为皇上会从接下来的几年考试中选出很多人重用。
一些家世厚重的老臣依旧在挣扎搏斗,为了家族的利益,也为了他们所要庇护的商户财主。
坐上了龙椅,李贤依旧没有松口气,从前他和兄弟为了皇位而斗争,现在他为了大周的江山而和那些社稷的蛀虫明争暗斗,实际上比从前更加辛苦了。
正是因为看到他这样辛苦,柳元安更加努力的读书,想要帮助表哥分忧,同时文天佑在临走前单独同文天立和文玉轩还有苏正非见了,虽然不知道说了什么,但大抵都是鼓励读书考试的事情。
北方的安定对大周的稳定最为重要,文天佑这次来到边关,不单要主持互市,还要铸建工事,训练士兵,将这三个城镇建造成最坚固的壁垒。
以后北蛮单方面违背不犯边的盟约,这里就是拦截他们南下的第一道屏障。
为了节省运送粮草路上的损耗,这次文天佑带兵在边关屯田,特意划出军田,以后边关的士兵要一边种田一边防御,这样国库就能大大的节省了一笔。
在兴安镇一切安定后,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忙完了,苏冬青开始想家里头的事情,不知道那几个孩子考试准备的如何了,不知道柳山县的辣椒长势如何。
听说今年有几个地方一百多天没下雨,而且还是每年产粮最多的平原地带,恐怕粮食可能会紧缺,不知道梁州那边如何。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几十人的队伍出现在雍州之北。
这一行人很特别,里面大都是孩子,而且还是女孩居多,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边关的三镇,但不是为了换取东西赚钱,而是为了去寻人。
壮壮终于有了自己的小马,是兴安镇旁边一个小部落送给文天佑的,文天佑收下后送给了对方同样价值的布匹和盐巴。
小马才几个月大,听说它的爹娘血统很好,所以它才会做为礼物被送出来。
随着互市的日子越来越近,更多的部落来到兴安镇来拜见文天佑,文天佑要同他们传达朝廷的旨意,也要妥善的安排他们在镇中的种种。
这些事情太琐碎了,跟带兵打仗完全不同,文天佑每天都要忙的很晚,长期只睡两个时辰。
苏冬青心疼他劳累,索性放下手里的杂活,帮着文天佑处理这些文书。
部落和大周之间的语言不同,想要良好的交流沟通,学会彼此的语言是最重要的。
此行有懂得部落语言的人随行,但北方部落多又杂,语言很混乱,有时候这些人也是听不明白。
苏冬青努力同他们学习部落的语言,经常和各个部落的人说话讨教,每天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叽里咕噜听不懂的声音。